之所以,这种现象在每个学校里都普遍存在,一直得不到改善,原因在于:
一、缺乏竞争的教师岗位管理制度。
十年前,有些地区在教育上实行过“末位淘汰制”,即学校中平行班的同一科教学成绩最差的老师将被淘汰,或者留校察看一年,如果成绩能上来就留任,如果连续二三年,成绩依然排后,就辞退的制度,但是该制度在执行期间,遇到了很多问题,一方面,教学成绩的好坏和班级学生的差异有关,往往班上有一个智商有问题的学生,该班的老师即使累死也无法改变班级成绩排名靠后的命运,而且分班本来就有很多不确定因素,还有很多弄虚作假的空间,因此班级成绩排名相近的几个老师,很难说谁的教学成绩好坏。
这种制度执行了几年后,各个学校矛盾重重,有因分班不匀大打出手的,有因暗箱操作改学生成绩而被发现的,还有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,猛留作业,猛治学生,造成学生不满的,更有老师花钱走后门直接离开一线教学进入管理层的,这样一来,教育秩序被严重破坏,之后这种制度也就被叫停了。
最近各地又有执行“县管校聘”制度的,通过教师之间的竞聘,凭实力上岗,但这一制度执行后,又有一部分老教师或者性格不讨人喜欢的老师会落聘,对老教师而言,他们为教育事业贡献了一辈子,到老了,精力不济之时就被淘汰,虽然是有失公平的。另外还滋生了腐败,以人情代替实力竞争的现象出现,因此这项制度执行过程中,仍然不很成熟。
二、学校老师流动性差,有的在一个学校一呆就是十几年,大家多年共事的同事,因人情关系,对吊儿郎当的老师习以为常。
刚来学校的年轻教师,对干活吊儿郎当的老师很反感,但是十几年后也就宽容以待了,因为大家毕竟是多年共事的老同事,这此人除了懒一些,也不是穷凶极恶的人,也就不计较了。
三、教师多年来“吃大锅饭”,大家干好干坏一个样儿,在工资奖励上没有差异,或者差异不大,因此没有必要计较。
公办教师队伍里养了很多闲人,正是因为“吃大锅菜”的结果,而私立学校之所以不养闲人,是因为大家是否努力工作,特别是同一班级的老师教学成绩是否突出,直接影响到期末考试后的教师奖励工资,而且数额巨大,这样一来,大家也就不在顾及人情面子,谁也不愿意和工作吊儿郎当的老师搭伙,他们也就无法“轻闲”了。
拿小徐老师本地的公立学校来说,每年带毕业班的各个班级,多考上一个重点高中的学生,奖励各科老师每人50人,而我们本地的私立中学毕业班,能考上衡中的,每考上一个奖励老师每人1000元,而每考上一个本地重点高中实验班的学生,也可以奖励每生每人500元,因奖励力度大,因此,在私立学校的老师都很在意,自己和谁共管一个班,同样在教师过程中,也能大家心往一块想,劲往一块使,实现班级老师团体的最大利益,而公立学校的奖励,最多相差不过200元钱,也就没必要在乎了。
综上所述,公办学校老师累得累死,闲得闲死,这种现象普遍存在,有体制僵化的原因,也有学校现实的原因,要想解决这一现象,可谓任重而道远。
(文:指尖教育帝国;图:网络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